找到相关内容642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皇明名僧辑略

    哉屈哉!吃着佛祖饭,不去理会本分事,争持文言俗句,高声大语,略无忌惮,全不识羞。有般底不去蒲团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冷地里学客舂,指望,忏除业障,与道太远在。  凝心敛念,摄事归空。念想才生,...名利不干怀,财宝不为念。大忘人世,隐迹岩丛。君王命而不来,诸侯请而不赴。岂同吾辈贪名爱利,汩没世途,如短贩人,有少希求,而忘大果。’与么指示,可煞分明。作不如避罪,多虚不如少实。在此衣线下一道圆光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0452619.html
  • 北平法源寺沿革考(1)

    。对榻联吟。涛献诗三章。王和之。涛又言欲为诸王,禳祸。俄而钟王暴薨。王乃惊异。诏涛入府,为建七夜忏法。王府侍从。咸梦见钟王莅止云。八年己已十月,简主法源寺。王公将迎。车骑阗咽。涛受宠若惊。愈自谦下...休于乔木。恍见老妪自林中出。手持伽黎付馨曰,汝文殊受戒。今不远矣。当著此衣相见。方惊顾间。遂失所在。如梦初觉。顿悟五篇三众心地法门。悦怿无已。既而南旋,过金陵幽栖寺。时寺僧洪恩法师奉敕修长干宝塔。弗...

    罗桑彭错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5752860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“十六字”纲领

    ,种下善因。如果我们不把它作为往生净土、了脱生死的资粮,而用来下世报,虽然肯定得到,但到了下世大富大贵,贪恋五欲,尽情享乐;殊不知报越大,造的恶业也就越大。到第三世报享完了,恶业却造就了,就...里面,作为下一世生 天道、人道的因。圆瑛法师提出的慧、求生净土,说明福德,智慧,是为往生净土,这样的福慧才不会变成人天福报。  2、 要懂得念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力和很多的好处  持名念佛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6.html
  • 准提问答集(1)

    个人在不同阶段学习的目的也有不同智,临终,中有成就,即身成就等等。 如一概而论无须师承皆可自修成就,也会使清净法流杂乱不清,想在本生即身成佛可能性不大。 如一概而论无须师承皆不能自修成就,那么...简单谈一谈。 最好先念咒心,即嗡折隶主隶准提娑婆呵。只念咒心,简单好学,马上得感应,有利于初学者增加信心,念上个把月后,之后再念全咒,可不要小看这点,因为有些人报不多,念全咒根本学不下来,通过先念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0053148.html
  • 高僧法显传

    婆罗门乃知佛神大。即舍家入道。传云。近有此事绕祇洹精舍。有十八僧伽蓝。尽有僧住。唯一处空此中国有九十六种外道。皆知今世后世。各有徒众亦皆乞食。但不持钵。亦复于旷路侧。立福德舍。屋宇床卧饮食供给行路人...供养三日。三日过已乃令自所安。常传言。佛至北天竺。即到此国也。佛遗足迹于此。或长或短在人心念。至今犹尔。及晒衣石度恶龙处悉亦现在。石高丈四尺。阔二丈许。一边平。慧景慧达道整三人先发向佛影那竭国。法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3853297.html
  • 探讨北海为中国禅宗文化发祥地

    沿海一带妇女,居士信众茹素吃斋,念经拜白衣观音,以祈消灾除难,,都说很灵验。  在民间的习俗中,遇到结婚喜事,男家在门前设台,请童子二人,诵念观音经,祈求观音赐福,婚姻美满,早生贵子。相传人死...,我国的僧侣到印度天竺拜佛经,要越过八百里的大戈壁沙漠,翻过迦毕试口(阿富汗境内),度大雪山进入印度,经过一条茫茫沙海、驼铃叮铛的陆上丝绸之路。这是一条漫长、艰苦、充满危险且成年累月的历程。  有...

    黄建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953819.html
  • 王骧陆居士谈金刚经

    社会、人生,又有什么用处?但这个道理,世人很少明白,大都是报,消灾免劫。而稍明佛理的人,才知读经可以见性成佛。是的,但如何谓之见性,读经又如何能见性成佛,经又如何读法,亦全不去研究它。更有人说,...即如经题是波罗蜜,是说到彼岸。你试想想,你是不是在此岸?但又如何叫做此岸呢?倘真明白了此岸的苦厄,方有出离的决心。然世人未尝不知自心苦厄,又因不明正理,再加依赖习性,不图自了,但求人救,是以佛求法...

    王骧陆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3754390.html
  • 幸福之歌

    下去。微笑的生活中存在着真正的幸福。幸福不是强求能够得到的。佛陀曾说过:“是痛苦的”,幸福不是向外追求就能够得到的。向自心,外去寻求幸福,就是苦的开始。因为,即使你追求到了外面的“幸福”,一旦你失去...私利”放在第一位。更不能认为是“我”作丁好事。 亲鸾上人曾经说过“善人尚要行善往生,何况恶人乎。,’那些自认为是善人的人是很难得解脱的。 在“无我”的诸行中,有各种施舍。比如,向各种地方...

    则竹秀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2454542.html
  • 四阿含经之研究(1)

    )使戒清净。(十三)解脱智。(十四)自知宿命智。(十五)天眼智。(十六)神足证。(长:卷十四)。释尊于此亦曾自谓:“世间之人,无复过我。如来于六法,无有厌足。云何为六?一者施,二者教戒,三者忍,四...综合言之:十方三世诸佛与释迦世尊之教,乃为道德之“悲”,知识之“智”二者。“悲”为“身教”,所以求“”。智为“言教”,所以求“慧”。释尊福慧两皆满足具有,故又被称为“两足尊”。两足尊云云,也就是说知识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0855312.html
  • 传统佛教信仰群体的制度分析

    ’《白虎通》云:‘王者,所以有社,何为?天下报土,人非土不食,土广不可遍敬,故封土以立社。’今释家结慕,缁白建法,祈福求生净土。净土广多,遍则心乱。乃确指净土...神奇灵验。   这些以“神奇灵验”作为取舍信仰对象的标准,对于那些通过历史而传承下来,“祭者必有”一类的传统观念结合起来,共同构成为民众信仰变换起伏与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5055473.html